此文章時效性:2012年6月20日止,因應每月不鏽鋼原物料價格漲跌波動,
總不可能在價格一概而論,再者並非所有施工廠商都肯願意以此價格施工,
近來因為遭受不具名廠商以馬後炮式價格攻擊,
恰巧近來連續接獲消費者(客戶)要求加裝儲水桶(水塔),
與施工人員(師傅)們討論過後,短期內單以賺取工資不求營業利潤的方式,
來幫(消費者)客戶安裝(加裝)儲水桶(水塔),
在施工人員(師傅)們答應願意配合的情況下,
公開儲水(水塔)的使用規格與進貨底價來進行短期營業,
當然不可能長期以此方式經營,難道有消費者(客戶)希望我們倒閉嗎?
倘若長期間沒有所謂的營運利潤,因此而虧損關閉營業,
當然就不會有所謂的永續經營與服務了,我想這也非消費者(客戶)願意所見才是;
PS:很多消費者當然都是想著花費越低越好,不曾想過廠商也是需要生存,
假設這個廠商倒了就找別家而已,倘若每家廠商都為迎合消費者,
造就一一倒閉之後,那消費者就只好意求多福了。
近期接洽的消費者大多是居家水塔容量過小,造就居家儲水用量不足使用,
又或是為防範停水時有足夠儲水可供居家使用,
也包含了新屋購買想加裝水塔儲水用量的消費者(客戶),
其間消費者當然都是一再的詢問與比較(價),
當然也包含了購買他牌太陽能熱水器時,也會順道向廠商詢問的價格,
廠商大多會在報價時回說:因為連同產品一起購買,
所以只加收材料費不另計工資,這種狗屁話術曾經我也會說,
當然相信與否還是必須交由消費者自行取決,
我個人還是習慣清楚的告訴消費者,太陽能熱水器與水塔是兩種不同的產品,
當然在價格、工資上就必須分開來計算,
清楚的讓消費者知道錢是花費在哪裡,
所以還是會部分加裝水塔的客戶會在於這兩種產品上是分開購買的;
因應遭受抨擊、中傷而在營運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性的影響,
在同行業裡商品買賣上我想應該甚少or沒有廠商會像我一樣的作法,
對於消費者(客戶)簽約訂購產品之後才又毀約放棄買賣時,
還能無條件且全額退還給消費者(客戶),
一般都會收取一定%的毀約金or相關費用,
多虧有這些惡意抨擊與中傷,剛好讓我可以適時的挑選客戶,
不經大腦思考就輕易相信中傷傳言的客戶,爾後一定會再聽信其他傳言,
三天兩頭的就會電話打來說:別人說怎樣怎樣的,
到時服務跑也不是、不跑也不是,
藉由這次的教訓也讓我因此而獲得寶貴的經驗,
既然是經由一再討價還價的討論、
洽談才決定的價格繼而確認決定的簽約(白紙黑字),毀約的過程當中,
不管再怎麼好說歹說也不理會產品出廠證明、出廠用料證明,
那麼依照法規來進行退費處理的話,不也是合情又合理嗎?
再者後來與他人交易安裝之後才發現材料不符而覺得買貴,
又因廠商要求申請政府補助款需要另付稅金,來電要求幫忙與服務,
我拒絕也是應該的,我沒義務幫忙跑那些流程與負擔稅金吧!
不管是所有材料、稅金追加與否,這都是一開始就應該要確認的事項了,
老實說我真的還蠻想用我平常的說話語氣來回應說:怪我咧!
抱歉…又大大的離題了,還是回歸原點比較實在,
再次的聲明一點,那就是以下價格只能維持到2012年6月20日為止而已,
因為生意買賣如果不營利單純只賺取工資的情形下,試想可以維持多久呢?
以下儲水桶(水塔)使用鋼板規格是為
SUS304#桶身:0.6mm/mm、桶底(蓋):1.0mm/mm,
非一般常見普遍使用規格桶身:0.5mm/mm、桶底(蓋):0.8 或 0.9mmmm,
當然消費者可以選購再加厚的規格,只是價格就不免要往上追加而已;
一‧儲水桶(水塔)含一般高度腳架一座(高約一尺:30公分)
1000公升(一噸) :單價 6000(臥式)、5000(立式)
1500公升(1.5噸):單價 7000(臥式)、5600(立式)
2000公升(二噸) :單價 8000(臥式)、6200(立式)
二‧基本用料:P.V.C水管(厚)約3支、各式接頭、液位雷達開關、浮球開關、
耗材、110v配電用線(白扁線)一式、P.V.C電管1支。
材料費用:約1000 ~ 1300元。
三‧工資:2000元 / 1人。
四‧合計:
1000公升:6000+1300+2000=9300(臥)、5000+1300+2000=8300(立)
1500公升:7000+1300+2000=10300(臥)、5600+1300+2000=8900(立)
2000公升:8000+1300+2000=11300(臥)、6200+1300+2000=9500(立)
然而也希望消費者能自行多家比較,如何個比較法呢?
不外乎就是您自己可以自行前往水電材料行or水塔生產工廠自行詢價(提供所需規格),
當然也可上網至各大水塔賣場or廠商查詢比較,
另外再行計算相關基本用料的價格,當然也可另外再尋求施工人員,
總價自行再行計算是否合理,重要的是麻煩請以同規格比較,
別以1000公升 vs 2000公升,或者是 0.8m m/mm vs 1.0m m/mm,
請拿出點成本觀念合理比較,市場上普遍的使用規格用料都可能不止這價格了,
不然那就變成俗話說的 ” 拿XX比雞腿” 了,
當然如果您可以詢問、尋求到讓您覺得更合理價格之產線or廠商or施工人員,
也懇請您務必介紹,讓我們可以藉此提升市場競爭力(感激不盡),
然而也希望如果再有廠商要以事後諸葛放馬後炮報價的話,
麻煩請提供公司名稱(行號)、電話、地址供廣大消費者查詢使用...謝謝;
PS:要真的能夠配合消費者施工之廠商,而非純口頭報價之廠商唷!
基本上只是嘗試是否可以單純的額外接洽工作,
看看是否能順利的不影響正常營運,
而且只是短期的嘗試而已,畢竟施工人員(師傅)也都是需要養家活口的,
希望廠商別再惡意攻擊,也期望消費者能了解工作賺別人的錢也要讓別人賺錢的道理。